唐僧取经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?他去取经是皇家的命令还是自愿的呢
玄奘法师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,然后又去西域各个国家游历。游历期间,又学习了大小乘佛法,集百家之所长,融百家之所思,掌握了大量高深的佛学理论。摩揭陀国戒日王对佛教的非常虔诚,在和玄奘的接触中,深深的被玄奘法师高深的佛法所折服,大加赞赏。于是在都城曲女城,特别为玄奘组织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辩经大会。这次辩经大会规模宏大,盛况空前,附近天竺十八个国家的国王,还有三千多名高僧齐聚一堂,开始了让后世闻名的佛学盛会。玄奘因为其在佛法方面极高的领悟和造诣,以及出色的讲经、辩经的口才技巧,声名远扬,受到了西域众多佛学人士的推崇。
贞观十九年,玄奘法师回到长安,共带回了金檀佛像七尊、高僧舍利一百五十粒、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,六百五十七部。到达长安后,受到了数十万人的接迎。唐太宗亲自诏见了玄奘法师,并邀请他入朝为官,但被玄奘法师婉拒了,并主动提出翻译经书的想法,受到了唐太宗的首肯和赞扬。
自此,在回到大唐的约二十年里,历经唐太宗和唐高宗两朝时间,玄奘法师孜孜不倦,兢兢业业的开始整理并翻译大量的梵文经论,一共翻译出了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,一千三百三十五卷,对我国的佛教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同时,《老子》和《大乘起信论》这两本经典还被玄奘法师译成了梵文并传入了印度,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。另外,玄奘法师与鸠摩罗什、真谛法师、不空法师并称为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。
应唐太宗要求,玄奘法师口述了西行取经时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,并由辩机大师记录并编撰成了《大唐西域记》这一地理史籍。它全面记录了玄奘法师在西域的所见所闻,涵盖了两百多个国家、城邦和众多不同的民族;包括了大量的民族、历史、物产、宗教、地理、语言等方面的材料;详细描述了玄奘与天竺论敌的辩论过程,以及他被称为“大乘天”的经过。另外,玄奘携带搜集到的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以及佛像、花果种子等回国的过程也在此书中有所描述。这些都为后人研究西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。
公元664,玄奘圆寂于长安玉华宫,享年62岁。
后世还以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为背景,艺术加工了很多的文学作品,四大名著之一《西游记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,它是由吴承恩完成的,描述了唐僧为西天取经,带领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、猪八戒和沙悟净历经九九八十一难,最终成功取得了真经。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各异,特点鲜明,深受人们喜爱,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。在吴承恩的艺术加工下,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是由唐太宗派去的,但实际的原因却不是这样的。
玄奘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佛学家和翻译家,还是一位勇敢的旅行家。他西行取经的经历充满了艰辛和危险,但他始终坚持信念,百折不挠;请回佛法经论后,翻译佛法经论,广传佛法,教化大众;西行途中,宣传中原文化,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。他的这些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,成为了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