惕的说文解字解释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徐铉 (宋)卷别卷十下反切他歷切頁碼第357頁,第17字續丁孫
惕異體惖
敬也。从心易聲。
悐異體𢙹
或从狄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徐锴 (南唐)卷别卷二十反切他狄反頁碼第867頁,第3行,第1字述
敬也。從心易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867頁,第3行,第2字述
或從狄作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段玉裁 (清代)卷别卷十下反切他歷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056頁,第5字許惟賢第899頁,第7字
敬也。从心。易聲。
段注他歷切。十六部。
或从狄。
段注狄聲也。《漢書》王商傳如此作。
白话解释惕,警备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易”作声旁。悐,这是“惕”的异体字,字形采用“狄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從金文、戰國文字到篆文、隸書、楷書,惕字的形構都是從心、易聲;以心表示與心境相關;易聲表示音讀。惟行款上:金文或作左形右聲,或作下形上聲;戰國文字作下形上聲;篆文以及隸、楷則作左形右聲,稍有差異。在六書中皆屬於形聲。《說文》或體從狄聲,乃改換聲符的異體字。以音同音近的聲符相代換,係文字衍化之通例,並不影響字義。
惕字的相关索引#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705頁,第14字2陳昌治本第894頁,第6字3黃侃手批第678頁4說文校箋第460頁,第7字5說文考正第425頁,第17字6說文今釋第1539頁,第5字7說文約注第2623頁,第1字8說文探原第5231頁,第1字9說文集注第2267頁,第3字10說文標整第280頁,第25字11標注說文第446頁,第2字12說文注箋第3668頁,第4字13說文詁林第10527頁【補遺】第17596頁14通訓定聲第2125頁,第4字15說文義證第913頁【崇文】第3649頁16說文句讀第1482頁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1061頁,第1字18古字釋要第998頁,第4字